齐鲁工业大学2016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简报(三)

发布时间:2016-10-30作者:设置

    7月10日——7月14日,艺术学院组建的“毋忘在莒”莒文化创客团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一行28人,在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刘长生的带领下赶赴日照古莒之城--莒县,对莒县进行考察和调研莒文化。

    活动的目的是为引导大学生主动对接山东“十三五”规划中的莒文化开发工程,拓展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创客空间,找到创新与创业的契机和舞台,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五四重要讲话精神为契机,开展以考察调研、传承弘扬、创新创业为主线”的暑期莒文化社会实践,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真正达到提升能力、服务社会的目的。

    本次社会实践得到了校团委、艺术学院的大力支持,学校和学院领导对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给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给与了极大的帮助,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刘长生副书记多次召开会议,讨论、研究和制定了详细的社会实践计划,并积极与莒县政府、文化馆取得联系,得到了莒县政府、莒县文化馆的热烈欢迎,很快确定了本次社会实践的行动计划和时间表。 

    日前,齐鲁工业大学艺术学院学生来到莒县学习古莒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讨交流,对当地民间习俗、手工技艺、民间文学等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学习,探讨了莒文化相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建立了沟通渠道,这将对莒文化产品的研发奠定坚实的基础,对莒文化的宣传推广具有积极作用!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历时四天,大学生们在莒县文体广电局分管领导和文化馆长的带领下,先后参观了莒县浮来山、莒州文街、莒县博物馆、莒县丝绸文化馆、浮来春酿酒馆等地。在浮来山,大学生们参观了刘勰的故居地——被称为千年古刹的定林寺和刘勰校经楼,观看了刘勰亲笔题名的“象山树”;在莒州文街,大学生兴致勃勃地跟随非遗传承人于红学习了剪纸,并且亲手剪出了齐鲁工业大学“校训”;在莒州博物馆,大学生参观了莒文化陈列馆、刘勰纪念馆、名人字画、文化瑰宝、“毋忘在莒”等专题展厅,近距离感受了莒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久远传承,大学生们还在苏兆庆老先生的指导下,用毛笔书写了20多种不同的“莒”字。另外,学生们还举办了绘画、摄影培训班,积极服务莒县群众。 

 

    为进一步弘扬莒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莒文化,引导大学生主动融入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拓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资源和创意创客空间,莒县文体广电局和齐鲁工业大学共同组织了“毋忘在莒”——齐鲁工业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在莒县设立齐鲁工业大学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 

 

    7.10日下午,莒文化创客团第一个目的地便来到莒县文化馆,莒县文化馆热情欢迎同学们的到来。莒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庞传奎局长讲解莒文化十三五建设与发展愿景,介绍了莒非遗文化。然后是苏老先生(莒县三宝之一)为我们展开了生动形象的莒文化讲解。苏老名苏兆庆,今年已经83岁了,著有《莒县文物志》、《莒史新征》、《古莒遗珍》等,在《文物》、《考古》、《北京大学学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古文字研究》、《中国农史》等全国核心期刊和台湾《古城阳》发表论文30余篇。这为老先生,耄耋之年,说起当地文化滔滔不绝,语言生动简洁,丝毫看不出是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精神十足。

    老先生系统的提出了莒文化的概念,并认为莒文化自成体系,是东夷文化的典型代表,史学界根据其研究成果肯定了莒文化是齐鲁文化的源头。他用近一个甲子的时间致力于莒地文明的发掘整理研究推广。他无数次走遍莒地,对莒文化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清晰的过去。

    7月11日上午,在苏老和当地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莒文化社会实践队来到了浮来山景区,浮来山风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地质遗迹保护区,千年古刹定林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晚年遁迹藏书校经之处,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为山东省现存最古老的寺院之一,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苏老的带领下,首先来到了刘勰的故居地、被称为千年古刹的定林寺和刘勰校经楼。寺中的1962年亲笔所题,乃当年刘勰校经之处,现辟为刘勰生平陈列馆,随后也进过郭沫若先生亲笔所提“文心亭”。紧接着一颗岑天巨树屹立在眼前,这是被称为“生物界活化石”天下第一银杏树,这棵有着4000年的树龄古银杏树,早在春秋时期,鲁隐公与莒子曾在树下会盟,虽历经沧桑,但至今枝荣叶茂,是举世无双的一大奇观。然后,在苏老的介绍下,一行20人又参观了道教圣地朝阳观,观看了具有八千年树龄的世界之最檀根王。这古话说“一山一树一条根,一书一字一巢人”,大概是对浮来山的最好概括。使同学们增长了见识,感受到了莒地从古至今的文化底蕴,同学们被深深的折服。

    齐鲁工业大学莒文化创客团于2016年7月12日参观了莒州博物馆,博物馆研究馆员苏兆庆先生为莒文化创客团详细介绍了莒文化的起源、发展与现状等。社会实践团队成员感受到了莒文化的博大精深,但同时也发现当地人不太了解莒字的发展演变、写法和字体变化等。于是,齐鲁工业大学艺术学院师生和当地专家针对莒文化“莒”字的推广宣传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从莒字5000多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探究变化的规律和内涵!师生们在现场用不同年代字体的毛笔书法书写莒字,共书写了28种莒字的变化形式!这是莒字第一次用书法作品的形式展现出来,书写完后齐鲁工业大学艺术学院师生将作品赠送给了莒县博物馆。让我们感受到文字历史演变及莒人在社会变迁发展中认识与审美的提高,总结出人类的智慧才有我们今天看到的莒字!反映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山东教育电视台进行了现场报道)

    7月12日下午,齐鲁工业大学艺术学院学生来到了莒州文化街,在这里参观了浮来砚,书画和黑桃艺术馆以及非常著名的剪纸艺术。并且学习了最具特色全国独有的莒县套色剪纸。莒县剪纸套色和换补是其他各地所没有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齐鲁工业大学师生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莒县剪纸传承人于红的指导下,在莒州文街完成了套色剪纸的设计、宣纸、染色、刻制、换膛子等流程的学习,学生自发将齐鲁工大校训“明德励志崇实尚能”以及艺术学院院训“和而不同,尽善尽美“以套色剪纸过门笺的形式制作完成。让莒文化创客团参与了全国绝无仅有的莒县“套色过门笺”这一艺术瑰宝的制作,让大学生感悟博大精深的莒文化,用我们的莒县文化行,近距离感受了莒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久远传承,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贡献力量。

    713日上午,齐鲁工业大学艺术学院学生在莒县文化馆和莒县剧院分别开展了摄影知识讲座和书法讲座。在现场姜芝林也展示了书法,他说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最基本表现形式,对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意义重大。现场的观众也拿起手中的毛笔,享受着古韵古风带来的那份快乐。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我们想唤起人们传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同时提升当今人们的自身素养,增进对文化的了解,对于实现青春的价值有着很大的影响以崭新的姿态传承悠远的华夏文明!

    滕鹏同学的摄影讲座首先介绍了拍摄的4个关键:拍摄工具、拍摄角度、拍摄对象及拍摄时刻,接着就会议、舞台表演、体育活动三种不同场合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结合Photoshop软件,演示图片裁剪、调色等具体操作。讲座现场学习气氛浓重,许多当地的摄影爱好者积极参加并认真听了讲座,了解到一系列未闻的摄影知识,受益匪浅。此次讲座加强了摄影要求和规范的学习,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后汉书·东夷传》中有"东夷率皆土着,喜饮酒歌舞,或冠弁衣锦,器用俎豆"的记载。书中提到的东夷即是古莒--莒县。但东夷人从什么时间酿酒,怎样酿酒,却不得而知。直到1979年大口尊、高柄杯、滤酒缸等大量陶器的出土,揭开了莒地酒文化的面纱。下午齐鲁工业大学艺术学院莒文化创客团一行人参观了浮来春酒厂,2004年以来顺利通过ISO9001ISO14001、ISO10012三大体系认证和国家“C”标志认证。该单位总经理热情的接待了以刘长生副书记为队长的社会实践队,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队参观了厂史馆,城市污水处理流程以及相应工艺设备,厂内绿色温室植物园等一系列厂内配套设施。同学们也借此机会与企业领导就大学生就业、校企合作、自主创业等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交流,同时还利用专业知识技能,对浮来春酒业产品的包装设计方面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见解和建议。此行引导大学生主动对接山东十三五规划中的莒文化开发工程,拓展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创客空间,帮助大学生在传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上,找到创新与创业的契机和舞台!    7月13日下午,大学生创业就业见习基地揭牌仪式在莒县文化馆举行了,齐鲁工业大学副校长周有波和莒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卢兆梅共同为基地揭牌。出席揭牌仪式的还有齐鲁工业大学团委、办公室的有关领导和莒县县政府分管县长、莒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主要负责同志。齐鲁工业大学艺术学院参加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和莒县文体系统全体人员参加了揭牌仪式。

    揭牌仪式上,齐鲁工业大学周校长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希望双方以签约挂牌为契机,用好见习基地这一平台,以基地建设和全方位深化合作为依托,整合优势,共享资源,加强交流,促进共同发展;莒县卢兆梅部长对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并对基地促进莒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寄予了厚望。齐鲁工业大学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在莒县的成立,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对于促进齐鲁工业大学文化艺术研究的深入进行,对于弘扬莒文化,为莒文化的进一步创新和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意义重大。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