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工业大学2018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简报(一)

发布时间:2018-07-30作者:设置

艺术学院2018暑期社会实践简报—1


“七彩烛光”服务队的红墙精神


小暑过后,迎着三伏天的热度,齐鲁工业大学艺术学院“七彩烛光”社会实践服务队的师生们来到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城头村,在这里展开了为期三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Day1:此次活动由艺术学院团委书记刘悦老师带领十余名学生骨干参加。在确认出发时间后,刘悦老师召集社会实践成员多次召开会议,大到电脑、投影设备,小到颜料画笔,逐一核实物资的数目,确保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队员们展开头脑风暴,以小组为单位确定分工,大家积极配合,相互协调,对于本次社会实践活动,都带着强烈的热情与信心。

在赶往博兴的路途中,“七彩烛光”的队员们在歇息之余也与学校兄弟学院的实践队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大家互相交流着实践方案的内容,取长补短,深入研讨,三个小时的路程在热火朝天的讨论声中一晃而过。

到达居住地点后,同学们在安顿好住宿等事宜之后,又马上紧张的开始了工作,他们确定了拟进行的几个活动主题,以小组为单位确定了工作分工,最后又按照工作先后顺序重新梳理了相关物资。在博兴的第一个夜晚,很多同学久久不能入睡,他们的内心中充满了对即将来临的实践活动的深深的期待。 

Day2

第二天上午,学校各实践队伍与当地乡镇领导进行了工作对接。结合“七彩烛光”服务队的活动主题和内容,我们与城东社区城头村进行了对接。随后,校地双方对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进行了更加充分的交流,每个人都希望能在本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带给乡村新思想、新风貌。

中午时分,在办事处老师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走进了城头村村口。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笔直的水泥路,两旁的槐树散发着醉人的花香,仿佛像一道屏障,将城市的喧嚣隔离开来,大家都纷纷表示,这确实是社会主义新农村该有的样子,与自己想象中传统的乡村确实有着很大的区别。

随后,全体实践队员与村委及社区领导召开了座谈会,村委领导为大家介绍了城头村的基本情况,在此过程中他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现在生活水平高了,老百姓吃穿不愁,村容村貌也发生了改变,但是总该觉缺少一点艺术气息和文化内涵,希望能够借助实践队员的双手,让村里多一点艺术感、多一点文化风。于是,经过大家的反复讨论,最终选取了村内主干道的一面17m*3m的影壁墙作为墙绘主题,并确定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党建墙绘主题。

方案一经确定,实践队员们就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了。面对17*3米的高墙,队员们纷纷开始依据计划来调整方案,在构思好“红墙”后,大家伙儿纷纷拿起小滚轮,来为墙体更换“新衣”。在景观墙前,他们时而全神贯注地挥舞着画笔,时而沉思着构图和笔法,有时还退到远处查看整体效果。实践队员们头顶烈日,耐受着近50度的路面温度,汗水一次次的浸湿了衣衫,脸上、手上、衣服上沾满了颜料,大家都浑然不觉,为的是要把最美丽的图画奉献给大家。不知不觉中,大家已经工作到了晚上七点多,骄阳褪去,一天的燥热也渐渐平缓了下来,同学们的热情还没有退却,在返回村支部的路上,有些同学还跟着村民们跳起了广场舞。村委会为同学们准备了可口的晚餐,大家在用餐之余还不忘继续讨论墙绘方案和细节问题,大家都对明天的工作寄予了更高的期望。

Day3:三伏天的连续高温和闷热的天气,对于每一位室外画墙绘的队员而言,都是一份身体与精神的考验,但队员们把每一滴汗都化为动力,搬架子、测量距离、做标记、打草稿、更改方案、开始绘画,队员们在热火朝天的配合中渐渐将这面墙填满,绘画能力较弱的同学们也不会闲着,举风扇、擦汗、递水、递颜料,队员们在互动中逐渐的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奔着共同的目标开始努力。

学校副校长(副院长)周有波、博兴县委组织部部长王普及学校相关部门和学院负责人来到社会实践现场看望社会实践队员,并对墙绘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希望大家能够发挥专业优势,为乡村建设贡献力量。队员们得到鼓励后更是信心十足,开始铆足了劲将“红墙”打造的更完美。

下午,随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八个大字一一画上红墙,我们的实践活动也到了尾声,从初次见到这面17*3米的墙体时的那份胆怯,到绘出红墙,画出长城时的自信,再到党徽以及八个字精准画在墙面的喜悦,队员们虽然衣服早已湿透,但还是积极前去与红墙合影,因为这面红墙不止带给当地人新精神、新风貌,更是带给队员们心中的一种“红墙精神”。

据悉,艺术学院利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了多支社会实践服务队开展主题墙绘活动。师生们冒酷暑、战高温,拿起画笔、走进乡村,把所学所感浓缩到笔尖之上、作品之中,用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凝练文化内涵、扮美乡村环境、高唱时代赞歌。奋斗的青春最美丽,艺苑学子将继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工大学子的风貌,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