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引领学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经研究决定,2025年寒假继续组织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沿着黄河遇见海 万名学子访千村
鼓励学生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走进黄河流域红色遗址、红色教育基地参访学习,通过理论宣讲、实地解说、原型探访等形式深刻系统认识黄河流域红色文化的丰富内容、凝心铸魂的新时代价值。
大河安澜,海晏河清——探访黄河流域生态文化
鼓励学生发挥专业优势借助实地调研、科创展示、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等形式,围绕守护黄河生态、宣传黄河保护法、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国土空间保护等多方面实习实践。
大河潮涌,物阜民丰——探访黄河流域乡村振兴
围绕宣传国家粮食安全、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组织乡村文化活动、开展农业科技支持、实施乡村教育活动等内容,聚焦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助力激发家乡活力。
大河汤汤,文脉相传——探访黄河流域传统文化
聚焦黄河流域民族民俗文化,通过摄影、访谈、调研报告、微视频、微文学创作等方式,多元化呈现黄河流域传统节日、民风民俗、非遗传承等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魅力;开展诵读、书法等中华优秀文化传承活动,实施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在实践中增强文化自信、强化文化认同。
“百万大学生进社区”专项实践
鼓励学生主动到社区和青年之家报到,围绕社区治理、法治知识普及、课后服务、社会调查、文体活动、基层团建等方面,力所能及地参与基层治理相关工作,补齐城乡社区服务短板,谱写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新篇章。
“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一是通过“青鸟计划”小程序、当地团委公众号等平台,二是通过“创青春”微信公众号的“社会实践”栏目入口登录“官方网站”—“社会实践活动报名入口”—“返家乡项目”选择实习实践岗位,积极报名“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岗位实习实践、乡情民情考察、服务家乡建设,及时了解岗位、认知熟悉岗位、适应岗位,加强学习,高质量完成岗位任务;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保守秘密,积极主动参与具体工作,彰显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责任担当。
“挑战杯”竞赛专项
聚焦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备赛工作,鼓励青年学生紧密围绕社会热点、产业发展需求等扎实推进相关科学研究、调研实践、作品撰写,发挥专业特长、合理规划时间、精心打磨作品,为竞赛打下良好基础。
可采取团队集中实践和个人分散实践两种方式开展活动。鼓励学生跨学院、跨年级、跨专业组建团队。各二级团委(团总支)参考选题至少组建一支社会实践团队并配备指导老师,每支团队人数不超过10人。指导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服务,实践期间每天关注学生状况,及时协助解决困难。
团委将在第二课堂成绩单系统中发布“沿着黄河遇见海 万名学子访千村”大学生“三下乡·返家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按照第二课堂成绩单系统活动要求,上传调研报告完成打卡,审核完成后获得参与积分。
(一)材料上报
实践团队或个人需从上述相关选题中自选一个开展实践调研,上交一篇不超过15000字的调研报告。此外,可结合实际自愿提交如图文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自选材料。各二级团委(团总支)需至少择优推荐1件团队作品、5件个人作品参与评比,有意向多申报的可不设上限。春季学期开学一周内,请将社会实践作品以学部(院)为单位,以“学部(院)名称+社会实践”命名发送至tw@qlu.edu.cn。
(二)奖励政策
开学后,团委将组织寒假社会实践展示交流和总结表彰活动。获奖团队和个人,将按照第二课堂成绩单中“思想成长模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思想引领类竞赛”赋分办法获得相应积分,并颁发校级证书。对在发动数量、作品质量等方面表现优秀的二级团委(团总支)及负责老师,授予“优秀组织单位”和“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二)精心组织,突出实效。各二级团委(团总支)要充分利用寒假实践契机,深化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将专业见习、志愿服务、科技创新等融入寒假实践,做好统筹谋划,力求严实作风、务实高效。
(三)做好总结,加强宣传。各二级团委(团总支)要积极探索“思政+”新模式,丰富社会实践载体,拓宽实践育人维度。同时做好典型选树宣传,深化实践育人作用。各二级团委(团总支)请统一使用“行走的课堂”社会实践品牌,在微信、微博平台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行走的课堂”#话题做好宣传推广(应包括但不局限于实践经历、实践成果、实践分享、Vlog短视频、网络直播,发布须@齐鲁工业大学团委),校(院)团委将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网络媒体抓取各单位开展情况。各二级团委(团总支)在开展相关活动时要做好文件、照片、视频新闻链接等相关支撑材料的留存,相关材料要体现活动的场次、覆盖人数、实际效果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