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2件作品获评全国“最具感染力作品”!

发布时间:2024-04-30作者:设置

近日,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赛组委会从696个红色专项活动国赛获奖作品中最终遴选100件左右“最具感染力作品”,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2件作品成功获评!


图片

图片


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校(院)共荣获国奖16项,其中,在红色专项中荣获国奖3项,取得了在红色专项赛道的历史最好成绩。《黄河精神薪火传 三涧溪村展“家”颜——寻访齐鲁样板村的产业发展肌理与传承路径》荣获国赛一等奖;此次获评“最具感染力奖”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以志愿军抗美援朝精神为切入的实地调研》荣获国赛二等奖,《黄河红色文化育人价值实现的体系研究——基于东营地区党员精神家庭传承的实地调研》荣获国赛三等奖。


图片

图片

图片


“最具感染力作品”获奖项目介绍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以志愿军抗美援朝精神为切入的实地调研》

获奖情况

国赛二等奖、省赛特等奖、中国大学生在线“大我青春”2023暑期社会实践成果征集展示活动“实践风采类优秀作品”


学生成员

赵华皎 马小童 樊成栋

桑欣欣  苏子杰


指导教师

贺晴晴 吴同发 李楠


大学阶段是青年群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关系着未来社会和国家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时代新人,重中之重是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团队积极投身于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找寻这一精神谱系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图片

 抗美援朝老战士陶伟接受采访


图片

抗美援朝老战士王新太接受采访


图片

抗美援朝老战士刘文斗接受采访


历经数月的前期准备和实地走访,团队联系并采访到了陶伟(89岁)、王新太(98岁)、刘文斗(97岁)三位抗美援朝老战士,深入挖掘以山东地区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内涵本质和时代特征。


志愿军战士们勇往直前、浴血奋战,铁血忠骨、不惧牺牲,聆听着“最可爱的人”深情生动的讲述,团队成员仿佛置身于炮火硝烟的战争岁月,他们的英雄事迹拨动了时代的脉搏,也唤醒了新时代青年的红色基因。团队成员把这次难忘宝贵的社会实践经历形成红色作品,以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目标,以青年视角提出青年方案,回答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时代命题。


图片



《黄河红色文化育人价值实现的体系研究——基于东营地区党员精神家庭传承的实地调研》

获奖情况

国赛三等奖、省赛特等奖


学生成员

丁伟杰  纪博文  马小童  田启帆


指导教师

贺晴晴  李艳  王祎昕


在黄河文化的更迭嬗递中,由马克思主义衍生的红色文化成为近代中国主流文化,黄河流域儿女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创造出了黄河流域独特的红色基因和崭新的文化形态。团队深入东营地区,走进国家方志馆黄河分馆(黄河文化馆)、中共东营市委党史研究院、利津县西南街村、红色利津教育体悟中心等地,深度采访98岁高龄的老党员纪秀章老人,深入挖掘以东营地区为代表的黄河流域红色文化内涵本质和时代特征。


图片

老党员纪秀章接受采访


通过这次有深度、有温度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团队成员从老党员身上感悟到了红色基因融入家风教育的深刻意义,开启了全新的黄河文化研究视角,总结提炼出“五轮驱动四维协同”的黄河红色文化育人价值实现体系切实把黄河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融入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在团队成员和指导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该作品研究和实践成果得到有关政府部门和机构的认可,并被大众网、山东商报、齐鲁晚报、鲁网等10家媒体平台报道,视频作品《黄河人 黄河家 黄河情》在多个平台展播,获得青年学子和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返回原图
/